【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守護心臟由運動做起

【體路專欄】心血管疾病為全球頭號致命死因,每年大約有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平均每1.7秒便有一人死於此疾病。本港2020年因心臟病而死亡的人數達6,561人,佔總死亡人數13%,當中6成死於冠心病。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糖尿病、肥胖、缺乏運動、吸煙和長期精神受到壓力,其中不少都可以避免和控制。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夏天又濕又熱,想做運動有乜計?

【體路專欄】香港夏天不單漫長,而且又濕又熱,每年六月至九月的平均最高氣温都高於攝氏三十度,全年的平均相對濕度也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下圖),濕度高會影響汗水的蒸發,從而影響人體的散熱能力。即使温度相同,我們的體感温度在較潮濕的情況下亦會較高。因此,香港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都要想盡辦法應對如何在漫長的炎夏進行運動。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預防足球場上的鼠蹊受傷

【體路專欄】對於喜愛足球的朋友來說,不論是球場上的波友,抑或是球場外的球迷,相信對足球員「鼠蹊」(Groin)受傷絕不陌生。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數據科技時代下的體能訓練與運動醫學

【體路專欄】穿戴式的智能裝置幾乎是現今所有人的隨身裝備,可以追踪日常活動數據,例如步行頻率、心率節奏的變化、每次運動鍛煉燃燒的卡路里熱量、飲水量、睡眠質素等等。這些數據都有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放鬆筋膜的工具:按摩滾筒及按摩球

【體路專欄】自我肌筋膜放鬆(Self-myofascial release, 簡稱SMR)是運動愛好者減緩肌肉疲勞、協助身體復原及改善關節活動度的其中一種方法,而按摩滾筒及按摩球是最為常用的工具。不少的足球員都會在訓練及比賽前,利用按摩滾筒來協助熱身,放鬆繃緊的肌肉和筋膜,增加身體柔軟度,減低受傷風險。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改善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的心理健康

【體路專欄】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又稱為精神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簡稱世衛)的定義,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讓我們應付日常生活壓力、肯定自我、進行高效工作,並對社會作出貢獻。心理健康對個人、社區和社會經濟發展極為重要。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拆解體能訓練對游泳選手的重要

【體路專欄】競賽游泳是傳統的奧運項目,港將女飛魚何詩蓓於上屆東京奧運中的100米及200米自由泳中奪得兩面銀牌,掀起了一股游泳熱潮。要成為奧運獎牌選手殊不容易,除了天份外,心理、技術及體能均缺一不可。良好的體能固然有助提升游泳表現。有文獻指出,立定跳高的表現與跳水的表現有直接關聯。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安心出游 ─ 認識危險海洋生物

【體路專欄】炎炎夏日,最佳的消暑方法莫過於碧波暢泳,在水清沙幼間和陽光玩遊戲。香港三面環海,境內有大小沙灘不下數十,加上離市區咫尺可及,每逢週末假日,例必人頭湧湧,擠得水洩不通。在暢泳與弄潮之際,除了要留意身體狀況、天氣變化和潮湧之險外,也要注意水中的生物有時亦能帶來傷害。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員比賽時要「靜觀」其變?

【體路專欄】相信大家與筆者一樣,既欣賞運動員在日復日的訓練過程中努力不懈,更佩服他們在激烈的賽場環境中表現出強大的抗壓力。在比賽的高壓環境下仍能發揮應有水平的運動員,往往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擁有積極及正面的態度。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超量恢復 越練越強

【體路專欄】激烈運動後需要時間休息和恢復。若恢復不當,會過度耗損,令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長期疲勞不但影響生理機能,同時也影響心理健康。訓練後充分恢復的目的,是為了確保運動員或參與運動的人士能保持或提升競技及體能水平,從而面對續後的訓練或比賽挑戰。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準確的動態檢查促進復原

【體路專欄】關節痛對大眾來說十分普遍,但引起痛症的成因卻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關節痛常見於與運動相關的關節,其中包括了膊頭、手踭、肩頸、腰背、下肢及膝頭。如果只著眼於處理出現痛楚的部位,大多數只能達到半桶水的效果,未能根治痛症。很多時,病人都會拿着影像圖片 (如x-ray及MRI)來求診,然而對於運動醫學的臨床診斷來說,影像圖片只是一個輔助及參考。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量越多越能「健心」嗎?

【體路專欄】有不同的研究和充分證據均顯示,體能活動有益健康,並有助預防非傳染性疾病,例如肥胖及過重、冠心病、二型糖尿病,以及隨年紀增長而發病率提高的認知障礙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等。恒常的帶氧運動和阻力訓練,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