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認識運動前心血管健康評估

【體路專欄】心源性猝死,即突發性心跳停止,是運動猝死事件中常見的醫療死因 。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也有所不同,其常見原因包括未被診斷的先天性心臟病、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當進行高強度運動訓練及比賽時,心臟負荷上升便有機會出現心臟猝死。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體能之巔》的運動科學奧妙

【體路專欄】韓國真人實景節目《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近日成為城中熱話。節目中一百位參加者來自不同背景,包括奧運國家運動員、特種部隊軍人、格鬥選手和健美運動員等。節目以找出「最強體格」為背景,參加者需要完成各種高難度的體能任務(例如懸吊、穿梭跑、搏擊、移動重物和拉繩等),從而競逐冠軍。這節目在網絡界引起熱烈討論,亦是個很好機會讓大眾認識體適能的奧妙。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郁」得好唔好?試試「功能動作檢測」就知道

【體路專欄】體適能教練除了負責為運動員提供科學化訓練,以提升其運動表現之外,也要肩負預防運動創傷的重任。因此,教練不但需要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度,也要關心學員完成的動作是否標準、關節靈活性是否足夠等等,因為動作質素和效率會直接影響到相關訓練的預期目標、效果或運動創傷的風險。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青少年足球員的預防及處理傷患貼士

【體路專欄】培訓青少年球員絕對是推動足球運動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各球會和足球學院一般會以年齡為組別,建立不同的梯隊(小至九歲以下組別、大至十八歲以下組別),為兒童及青少年球員提供恆常訓練和比賽。然而,這班「足球小將」的體格有別於成年人,他們遇上的傷患也與成年人不同。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員心電圖詮釋標準 與時並進

【體路專欄】港隊健將在近年多個國際體育賽事中連番報捷,全城歡騰的震撼畫面實在振奮人心,而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積極努力、永不言敗的拼勁亦令人動容。在獎牌與勝利背後,除了日以繼夜的堅持與汗水之外,還需要龐大的運動醫學與科學團隊默默在背後支援。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攀石選手容易損手?

【體路專欄】年多前,筆者在本專欄也撰寫了一篇與攀石有關的文章,內文以解剖學的角度出發,淺淡攀石運動會運用到的前臂和手部肌肉, 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先重溫一下《攀石新手鍛鍊身手》一文,然後才細閱本文。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院外心臟停頓(OHCA)知多啲

【體路專欄】院外心臟停頓(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簡稱「 OHCA 」)是非常值得公眾關注的問題,即使是平日充滿活力又健康的人士,亦可能突然遇上OHCA而意外死亡。若大家有留意新聞的話,每個月總有幾宗這類不幸的個案。對突發性院外心臟停頓患者, 假如延遲一分鐘施行心肺復甦法( CPR)及使用心臟除顫器 (AED)為患者進行急救,其存活率將下降 7-10%。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手球運動 雙手不傷

【體路專欄】隨著手球比賽的專業水平遞升,其身體接觸及各種衝撞的劇烈程度亦有所提升。在奧運項目中,手球比賽受傷的風險更是名列前茅。高速的傳接、各種的射門與防守,容易令手部遇上不同程度的傷患。筆者會透過本文分享幾個較常見的手球運動創傷,並講解相關的臨床處理方式,希望讀者了解有關手球的手部運動創傷後,能提高警覺,減低雙手的受傷風險。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傷後復健與運動表現

【體路專欄】作為運動醫學從業員,我們除了要教導運動員和巿民大眾預防運動受傷之外,還有另一個重點目標:假如運動員不幸受傷,我們有責任將再次受傷風險降到最低的情況下,協助運動員盡早返回運動場、工作或日常生活中。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足球比賽的臨場緊急醫療支援

【體路專欄】足球比賽是一種高強度的接觸性運動。當雙方球員全力以赴,用心比賽,身體碰撞及受傷在所難免。在危急情況下,醫療團隊的臨場反應及治療足以拯救足球員的性命。現時國際足協及亞洲足協規定國際A級賽事必須有駐場醫生臨場候命。究竟醫生在足球比賽期間有什麼角色呢?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兒童及青少年進行阻力訓練的迷思大拆解

【體路專欄】「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 是指透過身體練習去抵抗和適應不同的重量阻力,從而達到提升健康、體能和運動表現的一種體能鍛煉方法。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天下運動 唯快不破?

【體路專欄】電影《功夫》中的火雲邪神說過:「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世界上最快的人莫過於200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以9秒58打破男子100米短跑紀錄的保特 (Usain Bolt) 。他在2017年退役田徑後,曾積極參與不同足球隊伍的訓練,即使他快如閃電,但最終仍未能獲得一張職業足球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