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67):教練員人際行為與運動員心理堅韌性—基於SDT理論

【體路專欄】在第55期的運動心理學淺談中已經提到,心理堅韌性(Mental Toughness)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取得良好成績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雖然目前心理堅韌性已經得到了運動心理學家、教練員及運動員的廣泛關注,但由於其自身是一個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心理過程,

運動心理學淺談(66):增強自信心的方法

【體路專欄】記得三十多年前跟太太(當時的女朋友)返教堂時,就曾聽過牧師講道時提及馬太福音,十七章,20節:「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運動心理學淺談(64):運動員的情緒狀態紀錄

【體路專欄】近來發現有不少專業機構或學術團體在社交媒體上推廣和宣傳精神健康知識, 圖文並茂讓普羅大眾能簡單地認識精神健康。當中不少貼文提及情緒,而情緒是其中一個能夠反映精神健康情況的指標。眾所週知情緒高低起伏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那麼運動員又如何了解自己的情緒,從而為訓練或比賽帶來正面的影響呢?

運動心理學淺談(63):《運動心理學高手的路徑》–新書書評

【體路專欄】最能激勵一個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充滿信心的辦法是什麼?榜樣!若一本書,裡面人物的自我寫生,會讓讀它的學生從中發現自己求學的動機影子,並採集到未來成長道路上可以借鑒的經驗,同時受益於該行業領域裡頂尖高手的專業知識,這無疑會是一本成功的「教材」。《運動心理學高手的路徑:卓越表現的應用理論》(Expert Approaches to Sport Psychology: Applied Theories of Performance Excellence)就是這樣一本獨特的教材!

運動心理學淺談(62):賭球的不合理思維和信念

【體路專欄】立場聲明:本文無意引導或者教唆大眾體育愛好者參與賭球或者任何形式的賭博,旨在闡明種種賭球行為或者思維的不合理之處,供讀者自我分析和思考。

運動心理學淺談(58):「知」與自信

【體路專欄】猛然發現上次為《體路》撰寫文章已是兩年之前。彼時正值疫情之初,結合疫情為讀者獻上了一篇題為《與“疫”同在:帶著問題去發展》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中國心理學者李松蔚博士提出的「帶病生存」,近來有幸又拜讀到李博士的一篇新作《一段時間以後》,文章的主題在講「痛苦」與「時間」的關係,其中在講到認知與自信的關係時提到了「鄧寧-克魯格曲線」

運動心理學淺談(57):上下一心、其利斷金 – 團隊凝聚力的重要性

【體路專欄】作為前城大乒乓球隊員兼隊長而的筆者,雖然身在美國,但在7月3日有幸能夠通過網上直播(多謝講乒!)隔著太平洋觀看香港大專乒乓球比賽的決賽。城大男女隊雙雙晉級決賽,為了支持母校,筆者一直看到美國凌晨時間三四點。恭喜理大及中大最後分別獲得男子及女子團體的冠軍,亦恭喜城大男女隊都堅持打好每場比賽,最後獲得亞軍雖敗猶榮。

運動心理學淺談(56):熱情與毅力

【體路專欄】數月前,我正在拜讀創會主席陳展鳴博士在體路有關堅韌(Hardiness)的文章的時候,一名教練提議以小組形式定期跟他的運動員討論運動心理相關題目,並希望以心理韌性(mental toughness)作為第一炮。在教練的協助下,我們選了讓運動員閱讀及一同分享近年十分流行的一書:恒毅力 (Grit)(Duckworth, 2016)。這也讓我有機會再讀此書及進一步了解其後來的相關研究。

運動心理學淺談(55):個人特質與運動表現 – 心理堅韌性作為運動員重要的個人特質

【體路專欄】在上一期的運動心理學淺談中提到,五大個人特質是心理學術研究裡最常用的來測量運動員性格的指標,當中也提到運動員的性格會影響處理運動生涯危機,面對挫敗和比賽前緊張的能力,並影響運動表現。雖然一個人的性格是很大程度上不能改變的,但是有一種運動很注重的個人特質也是能改變的,那就是運動員的心理堅韌性(Mental Toughness)。

運動心理學淺談(53):堅毅的訓練

【體路專欄】對於「堅毅」(Hardiness),有些朋友很有興趣,特別一些已經有小孩子的父母更很緊張的問到:這一種個性或優點,是否天生便有的?可不可以後天學習呢?為何為人父母親這麼緊張堅毅這一回事?因為堅毅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更是兒童性格發展中的最主要因素。近年熱門題目EQ(情緒智商),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堅毅。

運動心理學淺談(52):精英運動員的心理特質

【體路專欄】在奧運會或世界級水平的賽事當中,想要在眾多精英對手或隊伍當中脫穎而出,單憑體力及技術上的訓練,似乎已難再有必勝的把握。就以武俠小說中的「高人」為例,除了拳法和劍法以外,若想以劍氣傷人於數十丈之外,就必須要有高強的「內功心法」相配合。

運動心理學淺談(51):除了運動員,你還是誰?

【體路專欄】由執業到現在,遇到運動員迷失自我的例子眾多,就例如:「近年運動成績不好,好像自己什麼也不是」,或是「有成績,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其中一個較根深蒂固的問題,跟運動員怎樣看待自己運動的身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