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0):現代教練法重質不重量

【體路專欄】1935年,高球堂名將Tommy Armour退休後在佛羅里達州當教練。他顯赫的戰績是25項職業賽的冠軍,其中包括三項大滿貫賽事。所以他當時收費是天價美金$50半小時!他的教學方法是劃時代的,甚至比現時的教練法更先進。學生上課時,Tommy Armour會請學員在練習場自己練當天要針對的技術,他則坐在後面觀察,不發一言。如此差不多15分鐘,他才針對關鍵的問題提出指導。然後又再觀察5至10分鐘,再作最後的指導,這就是他整個教學過程。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9):把運動心理學應用至日常訓練

【體路專欄】精英運動員很多時都有團隊中的運動心理學專家為他們作出支援,但運動心理學也不是精英運動員的專利,就算是一般的體育運動愛好者,我們也可以把運動心理學應用到日常的訓練及比賽之中。這次,筆者就嘗試利用自己較為熟悉的長跑訓練為例,介紹如何把運動心理學應用至我們的日常訓練當中。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8):運動心理學在職場上的啟示

【體路專欄】早前,我在一家投資公司做了一個工作坊。投資公司負責人跟我通話時說,很想員工跟運動員一樣,希望員工遇到困難不畏懼,懂得快點復原,在壓力下表現穩定。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7):步槍射擊運動員的擊發決策問題

【體路專欄】競技運動中的決策問題在開放式項目中研究較多,比如在籃球中一次進攻的戰術是由一系列的決策組成的。一次進攻決定傳球還是投籃,傳球是穿給熱手球員還是核心球星,投籃是選擇攻筐還是投射等等一系列決策問題。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6):運動員,你有生涯轉型的風險嗎?

【體路專欄】運動員的生涯轉型需要是一個社會課題,這除了關係於運動員身份認同的心理落差,亦跟社會不同持分者對「退役運動員」的接納與支援有關。本文志在探討前者。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5):非常心與平常心的切換#2

【體路專欄】每一個已經踏上運動生涯一段時日的運動員,在其生涯中基本上都會來來回回地經歷著不同的高潮與低潮,其實都是在不斷地體驗著種種的非常心與平常心。今期運動心理學淺談就跟大家詳解「非常心與平常心」的課題。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4):開明權威型父母 – 正向支持的積極影響

【體路專欄】「為什麼跑成這樣呢?」「給我跑!」男孩完成了比賽,拿了不錯的成績,但並不開心。這些故事,不知你有沒有聽過呢? 青少年運動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培養他們的身體技能、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學習重要的人生教訓。而在青少年運動中,父母的角色不僅僅是從場邊歡呼加油,當中怎樣正向的看待孩子運動場上的表現中至關重要。根據李炳昭博士(2022)的說法,父母在機會、資訊和支持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3):人際關係與人際支持 -運動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

【體路專欄】在競技體育的舞臺上,運動員所承受的不僅僅是身體的考驗,更包括對心理的極大挑戰。人際支持是維持個體身體健康(Malinauskas, 2008)和心理健康(Holt & Hoar, 2006)的重要因素,在運動員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充實的人際支援系統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運動員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2):自我關懷的多樣化:運動心理的新視野

【體路專欄】筆者自上次提及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 Neff, 2003)不等於自我放縱後,一直在研究和應用自我關懷在運動心理諮詢。筆者有幸認識了幾位使用自我關懷的運動心理諮詢專家,一起在今年十月的應用運動心理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AASP])的週年大會中展示自我關懷的多樣化。看到參加者對這個運動心理新視野的興趣,筆者決定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技巧,讓教練、運動員及對運動心理感興趣的人作參考。運動員能於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些技巧,亦能於訓練和比賽中使用它們。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1):亞運村過中秋

【體路專欄】我上一次寫此專欄時,正是我在東奧回港隔離時,回顧在奧運的一些體會。今日執筆之時,則是我在杭州亞運村中渡過中秋的一晚。今屆亞運中國香港隊派出六百多名運動員,參加四十個項目。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0):以科技及輔助工具支援特殊學習需求學生進行體適能訓練

【體路專欄】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可能會遭遇排擠,其他學生可能抗拒與SEN學生互動。例如在小一的體育課或球類運動中,即使是簡單的抛接球動作,SEN學生也未必能夠理解或做到。此外,在小一時期,很多活動都具有競爭性,學生不願在活動中落敗。因此,同學在活動中不願意與能力較弱的SEN學生合作,直接對SEN學生的自信心造成影響,漸漸失去對體育的熱誠及期望。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69):如何創建一個有效的訓練日記:通過訓練日記使運動員的表現最大化

【體路專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呢?現在網上有很多寫手帳的貼文還有影片,他們的日記都設計得十分精美,使他們更有寫日記的動力。再者,前一段時間席捲全球的一本書《子彈筆記》 (The Bullet Journal) ,更是帶動寫日記的熱潮,並提到寫日記能幫助集中注意力和解決拖延症的問題。在作者的角度,日記(Journaling) 不只是記錄每天所需要做的工作或是已經完成的事情,寫日記也應該包括定期以書面形式記錄自己每天對待事情的想法、感受和經驗。在2022年,Heather Wurtz 和她的團隊發表了關於疫情期間寫日記和心理健康的文章,裏面提到她和團隊設計的大流行病日記項目(Pandemic Journaling Project) 是一個線上日記平台,為世界各地的人提供機會,記錄COVID-19對他們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