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49):球類運動員Yips 的心理干預

【體路專欄】體育運動中的Yips現象是一種運動障礙症狀,令患者產生無意識的肌肉收縮,就有如書寫或打字痙攣及彈琴中的手指不受控制現象。當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出現Yips的類似症狀,會經常感到很困惑,以為是訓練方法不對,或者太過疲勞了。情緒上,開始的時候是憤怒,抑鬱體驗和挫折體驗以及羞愧體驗。之後尋求運動心理學家幫助。

運動心理學淺談(48):定期運動訓練在自閉症小孩身心發展的迷思

【體路專欄】在以往的三篇文章裏,筆者提及定期的運動訓練有助改善自閉症兒童的睡眠效率,減少刻板行為,增強情緒控制的能力,社交能力及認知能力,以上的資訊亦得到不同的研究所支持 (Baas et al., 2009; Brand et al., 2015; Bremer et al., 2016; Pan et al.,…

運動心理學淺談(47): 東奧摘記 — 「四年一次」

【體路專欄】剛從東京回來不到一個月,各式各樣的奧運片段還是歷歷在目。作為第一次親身踏足奧運的環境,我體會到不同的報導及研究所提到,有關奧運就是跟其他大賽不一樣的感覺,它對運動員的心理要求亦有所不同(Birrer et al., 2021; Moyle, 2015)。

運動心理學淺談(46):自我照顧及關懷不等於自我放縱

【體路專欄】運動員經常為自己定下練習和比賽目標,而大部分的運動員都不習慣去設定目標進行自我照顧(self-care)或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為了完善個人表現和心理水平,自我照顧是必要的行為(Richard & Shea, 2011)。更重要的是,自我照顧不是一種放縱。它是預防身心倦怠和損傷重要的一環,不應被視為「額外的」或「如果有時間就做的」的活動(Barnett et al., 2006)。

運動心理學淺談(45):如何保障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有效性

【體路專欄】處於不斷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運動員,保障他們訓練的有效性對於他們的不斷提高和進一步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才能保障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有效性呢?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三點可供廣大青少年運動員和教練參考的相關建議。

運動心理學淺談(44):奧運會前的信心

【體路專欄】信心,作為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及實踐,我們有責任在當下深究。在離東京奧運會開幕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我們運動員的信心是什麼?

運動心理學淺談(43):運動員受傷與心理

【體路專欄】作為一個運動員的你,應該曾經歷大大小小的傷患:有些運動員的傷患比較輕微,休息一至兩天已可完全痊癒;但有些運動員傷勢影響會較大,需要進行手術才能康復,更嚴重的,可能令他/她無法繼續參與運動。

運動心理學淺談(42):運動員如何實踐自我覺察?

【體路專欄】在很多關於運動如何影響自我(Self)或内在自我心理狀態 (inner self) 的研究中,大部分都集中於研究或陳述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的時候如何達到心流(Flow)的狀態,或者正念(mindfulness)如何減低運動員的心理壓力。

運動心理學淺談(41):對付壓力的三個錦囊

【體路專欄】在生命與運動的經歷,「壓力」是最常見的課題:壓力又常常背負著負面的惡名。但試想一想,我們又是否可以活在一個沒有壓力的世界呢?

運動心理學淺談(36):「泡泡生活」與精神挑戰

【體路專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流行,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競技體育首當其衝。在經歷了漫長的停擺期後,歐洲各大足球職業聯賽採用閉門作賽的方式恢復了比賽。另外有很多職業體育項目開始採用泡泡環境(Bubble)重啟競賽,比如NBA季後賽,全部參賽隊伍集中在美國奧蘭多迪士尼園區進行泡泡式的封閉比賽。

運動心理學淺談(35):運動有助改善自閉症兒童的情緒

【體路專欄】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在兒童早期就很明顯,並且患病率不斷上升。據報導,香港最新的ASD患病率是1.5%(香港自閉症聯盟,2019),而且這比率預計會提高。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表現出持續的社交溝通和社交障礙,以及受限和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美國精神病學協會,2016)。除了這些核心症狀外,還經常出現情緒和行為上的困難,

運動心理學淺談(33):與「疫」同在-帶著問題去發展

【體路專欄】2020年開始得如此「疫」想不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打亂了人們原本習慣的生活與時空。時過半年,疫情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以控制,但其似乎還遠未過去,昔日大家所熟悉和適應的一切也依然未能完全復返。尤其對於一眾運動員而言,原定的比賽被取消、計畫好的訓練被打亂、預定的行程亦擱淺,仿佛一切都陷入了一種不可預期、前所未有的陌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