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2025亞冬運—回顧精彩 展望未來

【運動員網誌】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於2025年2月中圓滿結束,回港以後,我馬不停蹄投入到工作漩渦,轉眼間已快過了兩個月,直至早前受邀出席中國香港冰壺體育總會舉行的亞冬運分享會暨體驗日,恰好提示自己藉此機會回顧一下我在亞冬運的旅程。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2025亞冬運 — 香港冰雪運動的實現與超越

【運動員網誌】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旅程中,冰上運動一直是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繼2023年首次執裁冬季世大運後(網誌:當世大運裁判是這樣的(一)),我再受邀擔任2025年亞洲冬季運動會的「國際技術官員」,感到榮幸之餘,更為見證香港冰雪運動邁向新的里程碑而鼓舞。回顧這些年來的突破,實在是靠各界累積的堅持力量和無私的付出!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正向思維運動教育—教練、家長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運動員網誌】「我喜歡滑冰,因為我滑得好,爸媽會很開心。」 「我爸媽說今年底目標要通過兩級的測試。」 「你不好好練,是不是不想拿第一了?」 「希望教練能給小孩提高難度,盡早入梯隊,爭取些資源。」 幾句由年少學員、家長說的話,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大不了,但作為一直近距離跟他們相處的教練,卻早早體會到家長的各種期望和鞭策。人說「競技體育」必然是殘酷的,有不少人為了目標付出「極大」的代價(在過程中跟教練撕破面、傾家蕩產等等不在話下),瞓身追求賽場上的成就,期望成為界別中的Top 5%。而現實中,有獎才有資源、有名氣,然後才能吸納更多「優質學生」繼續贏取榮譽,省靚招牌… 此生態不斷循環,加上速食文代根深蒂固,導致大部份青少年仍被灌輸「成績就是一切」的生存守則。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當世大運裁判是這樣的 (三)

【運動員網誌】比賽期間除了埋頭執裁工作,我也有機會見識其他冰雪運動,亦碰上有趣的人和事。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當世大運裁判是這樣的(二)

【運動員網誌】除了記錄自己首次執裁冬季世大運的體會,也想分享一兩個具議論性的例子。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當世大運裁判是這樣的(一)

【運動員網誌】第二次來到美國普萊西德湖(Lake Placid)的我,身份由「教練」變為冬季世界大學運動會*(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的「國際技術官員」,實在機會難得!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ISI香港滑冰賽闊別3年回歸

【運動員網誌】ISI香港滑冰賽(Skate Hong Kong)實體比賽相隔3年後終於回歸!賽事一連兩個周末 (11月5-6日、12-13日),假九龍塘及太古舉行,歡迎大家到場支持打打氣!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一日體育人 一世體育人

【運動員網誌】「體壇無極限」迎來第120集,快將三年的主持工作亦暫告一段落。沉澱過後,還是想用少少時間記錄一下啊……

【運動員網誌】未圓校園冰雪夢

【運動員網誌】配合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行,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早前編製了花樣滑冰和冰球的短片,而我亦有幸參與「躍動校園活力人生」之拍攝~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她只是個孩子啊

【運動員網誌】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15歲的Tara Lipinski,從同樣代表美國的女單選手,18歲冠軍大熱Michelle Kwan身上奪得金牌,成為史上首位最年輕的冬季奧運女單選手。

【運動員網誌】Love what you do. Do what you love.

【運動員網誌】今年的12月,遇上「冷冷雨 woo woo~」,但絲毫不減大家對節日的熱切期待。家姐我由幾年前加入的香港冰球訓練學校轉戰新冰場,眨眼已度過了一年。自從冰場今年4月正式開幕以來,工作和教學就好像沒有停止過了… ^^”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在正確和仁慈之間的抉擇

【運動員網誌】若要在正確和仁慈之間作抉擇,你的決定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