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樂施毅行者 為慈善揮灑汗水

【體路專欄】近年本地經濟放緩,卻無礙港人熱心公益。香港現時有逾萬個獲豁免繳税的慈善團體,2023/24年度的利得稅和薪俸稅項,獲扣除的認可慈善捐款合共超過140億元(港元,下同),比對2020/21年度為118億元,反映本地公益事業持續增長。另政府去年發布《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中,強調將香港發展成為慈善中心,藉此加強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樞紐地位。

體路專欄|金澤馬拉松 日式體驗賓至如歸

【體路專欄】10月27日舉行的金澤馬拉松是港人最鍾愛的賽事之一,今年已踏入10週年。今屆賽事共16,000名跑手參加,其中649人來自外地,香港則佔296名,穩佔首位!今次和我拍住上的跑友有首戰海外即獲佳績的聶德權、港大林一星教授和am730盧國麟社長,並碰到曾在日本參加過逾80隻馬的跑友黃銘偉(Rayson),一齊起跑。

體路專欄|運動療心 抗壓反底

【體路專欄】電影《小丑:雙瘋》最近在港上映,雖然評價兩極,但喚起不少人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劇中主角Arthur以逗人歡樂的小丑為職業,但偏偏患有痴笑性癲癇和抑鬱症,每當受刺激便會失控大笑;影片同時描繪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和歧視。在現實世界,不少都市人對人歡笑背人愁,但若長期壓抑情緒,分分鐘壓力爆煲。

體路專欄|港大校園跑

【體路專欄】今屆巴黎奧運圓滿落幕,其中馬拉松為重頭項目之一,並首度舉辦「全民馬拉松」,讓業餘跑手一嘗奧運殿堂級比賽滋味。賽程由巴黎市政廳出發,途經羅浮宮、凡爾賽宮等名勝,完賽跑手均獲發紀念獎牌,對於熱愛馬拉松人士無疑是一場夢幻之「馬」。

體路專欄|奥運的世紀傳奇

【體路專欄】巴黎奧運曲終人散,賽場上逐夢之旅又轉向洛杉磯。整整100年前的巴黎奧運,中國未能派出代表,卻迎來第一位中國出生的奧運冠軍,他正是奧斯卡電影《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主角原型,蘇格蘭人李愛銳Eric Liddell。

體路專欄|中大環校跑 步步為慈善

【體路專欄】二十多年前,小弟與長跑結緣,跑過逾百多場賽事,亦曾挑戰「六大馬」(紐約、波士頓、芝加哥、倫敦、柏林、東京)及高海拔(如珠峰馬拉松)賽事。橫跨地球後,最近回到母校,與七位跑步發燒友策劃首個中大慈善環校跑,又一「成就解鎖」。

體路專欄|奶龍主題跑 享受親子減齡樂趣

【體路專欄】今年本地體育盛事接踵而來,單計首季已有多場國際性大型賽事,如ATP網球、渣打馬拉松、UCI國家盃場地單車賽、三項鐵人世界盃,以及國際七欖球賽等。而巴黎奧運亦將於今年七月開幕,相信届時又將掀起一股運動熱潮。

體路專欄|鄭麗莎挑戰魔鬼賽道

【體路專欄】送兔迎龍,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萬事興「龍」。上月舉行的渣馬無疑是本地跑壇觸目盛事,跑手形容跑道難度高,但講到魔鬼賽道,不得不提今月初開跑的「中國沿岸馬拉松」。

【體路專欄】2024動起來

 【體路專欄】新年伊始,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百毒不侵。近日新冠病毒及流感有上升趨勢,要抵抗病毒,持續運動是一大要素。在元旦日,小弟跑了20.24km,以運動迎接2024年。

【體路專欄】運動誘法

【體路專欄】因疫情停辦的「香港街馬」上周復辦,1.5萬名熱血跑手毋懼寒風完成比賽,值得掌聲鼓勵。大會今年安排多條新路綫,包括全港首個穿梭城市中央的全馬;另首次開放將軍澳跨灣大橋和將藍隧道作為賽道。作爲龜速跑者的小弟亦有幸跑畢42公里,成功獲得「一斑馬」獎牌。

【體路專欄】跑遍大灣區

【體路專欄】在港珠澳大橋上跑步,除可欣賞遼闊的景致之外,在橋面上每邁出一步,都會令跑手有「跑到珠海去」、「跑進大灣區」或「跑遍9+2」的想法。

【體路專欄】締造跑步歷史

【體路專欄】在一片汗水與掌聲中,首屆「中國銀行(香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於上周落幕。今次為大橋通車5年以來首個體育比賽,吸引了約8,000人參加,其中18%為海外健兒,有20名更屬世界級跑手。作爲龜速跑者的小弟有幸跑畢全程,能在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留下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