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7):腦電波監測與運動員心理訓練

【體路專欄】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對比賽表現至關重要。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除了體能因素外,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認知控制、注意力、抗壓能力等心理素質對運動成績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腦電圖(EEG)技術逐漸應用於運動心理學領域,提供了一種精准、高效的心理狀態監測工具。尤其是可擕式EEG設備的出現,使運動心理學研究和實踐進入了新的階段。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6):運動員傷患的照顧

【體路專欄】運動員在其運動生涯裡,總會遇上不同程度的傷患。作為運動醫學及科學服務團隊的一員,在工作的環境中,不時都會跟醫學中心同事討論運動員的傷患情況及康復安排。在多專業合作的環境下,我們不時會參與運動員的康復過程,學會同事過去也曾在這專欄中,從不同角度探討過傷患過程的心理歷程。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5):解鎖巔峰關鍵-掌控賽前心理能量

【體路專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能做到你想做的事 —— 費登奎斯(Moshe Feldenkrais, 1904-1984) 2009年知名運動生理學家馬科拉(Marcora) 針對十六位測試者做兩次單車測功儀的疲勞測試1,第一次測試前給予九十分鐘消耗專注力資源的電腦作業(心理疲勞介入),另一次則是觀看兩段無聊的紀錄片(控制介入)。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4):運用生命自覺(Focusing)技巧提升運動員表現

【體路專欄】生命自覺 是什麼?許多人可能還不熟悉「生命自覺」這個詞彙。事實上,生命自覺是一種心理技巧,著重於透過感受身體、深入內在來實踐。這種方法由尤金·甘德林(Eugene Gendlin)在其著作《Focusing-Oriented Psychotherapy》中提出,強調了連結身體感受的重要性。與其他情緒理解方法不同,生命自覺以身體為出發點,通過內外在的交互作用展開。對身體感受的關注是生命自覺及其輔導的核心,使其得以實踐。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3):現代射箭運動的道與術(一)

【體路專欄】「練習場裡,燈火通明。師父讓我把一根細長如織針的線香插在箭靶前的沙堆中,但不讓把沙堆中的燈點亮。四周黑漆漆的,我甚至連靶的輪廓都看不到。就這樣,師父『翩翩起舞』​,展開儀式。他的第一箭從耀眼的明亮處直射黑暗之中。只憑聲音,我也知道箭已中靶。第二箭也同樣正中靶心。當我將箭靶處的燈打開時,我詫異地發現,第一箭不偏不倚地穩紮在黑色靶心的正中,而第二支箭則劈開了第一箭的尾部,穿過箭身,緊挨第一箭嵌在旁邊……」。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2):奧運協辦城市- 法國馬賽見聞

【體路專欄】從法國馬賽回港後,收到不少來自同學,朋友的訊息表示,很感謝我在社交媒體的限時動態更新,令他們了解每天比賽情況,從而更加佩服和支持他們為港爭光。的確,係電視上短短幾分鐘的報導未必可以帶出運動員的日常艱辛,那不如我借這個平台分享我以香港支援隊成員在奧運的所見所聞。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1):運動與學業二擇其一,Why not both?

【體路專欄】學生升中後,許多家長會選擇讓子女減少課外活動,專注於一項運動。甚至如果在運動方面未能取得顯著成就,他們就可能中止所有運動訓練,以期望孩子全心投入學業。反之亦然,許多家長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不佳時,希望他們在運動方面能有卓越表現,以增加以學生運動員身份被大學錄取的機會。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0):現代教練法重質不重量

【體路專欄】1935年,高球堂名將Tommy Armour退休後在佛羅里達州當教練。他顯赫的戰績是25項職業賽的冠軍,其中包括三項大滿貫賽事。所以他當時收費是天價美金$50半小時!他的教學方法是劃時代的,甚至比現時的教練法更先進。學生上課時,Tommy Armour會請學員在練習場自己練當天要針對的技術,他則坐在後面觀察,不發一言。如此差不多15分鐘,他才針對關鍵的問題提出指導。然後又再觀察5至10分鐘,再作最後的指導,這就是他整個教學過程。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9):把運動心理學應用至日常訓練

【體路專欄】精英運動員很多時都有團隊中的運動心理學專家為他們作出支援,但運動心理學也不是精英運動員的專利,就算是一般的體育運動愛好者,我們也可以把運動心理學應用到日常的訓練及比賽之中。這次,筆者就嘗試利用自己較為熟悉的長跑訓練為例,介紹如何把運動心理學應用至我們的日常訓練當中。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8):運動心理學在職場上的啟示

【體路專欄】早前,我在一家投資公司做了一個工作坊。投資公司負責人跟我通話時說,很想員工跟運動員一樣,希望員工遇到困難不畏懼,懂得快點復原,在壓力下表現穩定。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7):步槍射擊運動員的擊發決策問題

【體路專欄】競技運動中的決策問題在開放式項目中研究較多,比如在籃球中一次進攻的戰術是由一系列的決策組成的。一次進攻決定傳球還是投籃,傳球是穿給熱手球員還是核心球星,投籃是選擇攻筐還是投射等等一系列決策問題。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6):運動員,你有生涯轉型的風險嗎?

【體路專欄】運動員的生涯轉型需要是一個社會課題,這除了關係於運動員身份認同的心理落差,亦跟社會不同持分者對「退役運動員」的接納與支援有關。本文志在探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