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另類奧運追夢記(四):女重金牌後感-為自己的工作找一點使命感



【讀者投稿】這幾個月來,大家的問題都是圍繞之後會否留在奧委會工作?會否繼續從事體育媒體行業?留港還是跟隨海外媒體?

跟每一位正經歷Quarter life crisis的年輕人一樣,我其實都「唔知自己想點」。曾經覺得滿足感可以「當飯食」,工作一些日子後,逐漸發現生活不單是照顧自己那麼簡單。海外媒體薪水固然高一點,但始終想多做一點香港體育、亦要考慮身邊人感受。無可否認,滿足感是種有賞味期限的東西。

身邊同事大多都決定好好休息,準備打仗,只有為數不多的同事在住宿大堂看開幕式。

開幕式前夕,朋友都問我會去看嗎?對於每天都在看上屆媒體素材的我、或是早已經歷多屆奧運的同事,娛樂的吸引力未夠抵擋睡意。身邊同事大多都決定好好休息,準備打仗,只有為數不多的同事在住宿大堂看開幕式。甚至如果叫我去看奧運節目,我還是會忍不住腦海充斥一大堆術語、看到跑出來的graphic又禁不住緊張了一下,所以大多都是「能休息就休息」。不得不接受,早晚會發現滿足感也會褪色的。

「可能要找一點比滿足感強烈、持久的東西。」記得有個朋友提醒過我,使命感可能才是我想要找的東西。它可能不是一場和朋友睇波的party,而是屬於這個城市的一部份。

天剛亮的媒體總部。

儘管明天還是要天還未亮就開工,還是頂著睡意看了場逆境反勝的比賽,(礙於地域限制,只能看英文版的旁述,還是覺得廣東話的氣氛好太多)為自己的工作找一點使命感。

雖然負責早班的我在江旻憓打比賽前便已經在下班回家的車裡,無緣負責處理Vivian的媒體素材。但還是覺得很自豪,很感恩同事們讓更多人看見一個很努力的運動員、為香港人送上一份禮物,哪怕是借用體育的力量讓大家喜歡這個地方多一點點,讓選手的努力可以換取多一點點的資源,這份使命感就好像夠我繼續走下去。

各行各業的香港人,相信你們都是這樣。

文:Bonnie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