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7):步槍射擊運動員的擊發決策問題



【體路專欄】競技運動中的決策問題在開放式項目中研究較多,比如在籃球中一次進攻的戰術是由一系列的決策組成的。一次進攻決定傳球還是投籃,傳球是穿給熱手球員還是核心球星,投籃是選擇攻筐還是投射等等一系列決策問題。

  1. 步槍射擊的擊發決策

在步槍射擊中的決策問題,較少見到討論。馬宏儒(2014)[1]闡述了擊發條件的決策性體驗,指的是運動員在射擊時預先確定理想目標期望值的前提下,通過擊發條件在期望實效性最大化的決策後擊發,從而對所獲得成績的成就感或挫敗感的感覺認知過程。常見的擊發條件受制因素有瞄準時間、瞄準感覺、順應狀態(射擊技術動作的流暢性和整體感覺的舒適性)、彌補條件、擊發(時機)決斷、外在因素等。他同時指出,射擊擊發條件決策是受制於諸多因素的複雜過程,而不是其中某一因素作用的結果。

一般認為高水準運動員的射擊中的擊發決策是潛意識的自動化動作(Bassham, 1996,心理管理模型)[2],運動員決定擊發的時候更多的要做到相信這種潛意識的感覺,想得越少,打得越好。但是本文作者認為,在運動員擊發的決策過程中,還是有決策的意識思考。思考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決策前的心理因素,包括知覺、預期、逆境壓力和關鍵槍等因素,會對運動員的擊發策略產生影響。每個運動員的擊發策略原本就不一樣,有的會快瞄快擊發,有的會選擇慢瞄穩擊發,如果破壞了運動員原有的擊發節奏和策略,就有可能造成“遠彈”。第二,根據多層行動計畫模型(Multi-Action Plan, MAP,如圖1)(Carson, Robazza, Collins, Toner & Bertollo, 2020)[3],射擊運動員在單發行為程式過程中,也會存在對技術核心,或者技術關鍵點進行有意識的監控和控制。如果運動員發揮流暢,對動作技術核心進行適當的監控即可。而如果技術動作執行不順利,不能正常發揮技術動作,還是可以對技術核心進行適當的意識調節和控制。而這個監控和控制的過程,即在適當調節原有決策流程。比如運動員發揮流暢,堅持“穩在靜中,響在動中”的大膽擊發策略,適當監控動作核心即可。但是很多運動員因為壓力下,刻意求穩,擊發策略就變成了“響在穩中”,即苛求了擊發的各個條件(包括瞄準時間、感覺、狀態等),然後就主動有意識地控制了原本流暢的動作,比如精力前盯,從而破壞扣瞄結合的技術。合理的方法應該是調節自己的擊發決策,即在單發行為程式中,應該抓住瞄扣結合的動作核心不變。

因此,本文僅從決策的理論基礎,決策的影響條件,射擊決策中常見的錯誤以及建議出發,談談步槍射擊中的擊發決策問題。

多層行動計畫理論[3]
  1. 決策的理論基礎

決策的經典理論是期望效用理論(Von Neumanhn &Mogenstern, 1947)[4],即滿足一定的理性決策條件下人們將如何表現自己的行為。這個理論提出了決策的六條定理,即

  1. 備選項的有序性。決策者可以比較任意兩個備選項。
  2. 占優性。理性行動者會選擇占優的策略,不管是部分占優還是全面占優。
  3. 相消性。即兩個備選項之間相同的部分,應該抵消忽略。
  4. 可傳遞性。即A優於B,B優於C,A肯定優於C。
  5. 連續性。如果出現最好結果的概率足夠大,決策者應該總是偏好在最好和最壞的結果中進行賭博,而不是選擇一個中間的結果。
  6. 恒定性,即決策者不會受到備選項呈現方式的影響。

但是經典的期望效用理論,應用在實際決策中,其理性人的假設受到了很多挑戰。赫爾伯特西蒙認為人在做決策時,很多時候不能做到理性人假設。對決策的期望結果,應該用滿意性原則來替代最優化原則。卡尼曼和特韋斯基(1979)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5],提出了很多人在決策時的錯誤,違反了恒定性和占優性原則,也有其他研究證明了人在決策時滿足不了相消性原則(Allais, 1953)[6]和可傳遞性原則(Tversky, 1969)[7]。基於經典的期望效用理論的錯誤,卡尼曼提出人的大腦在做決策的時候,實際上是兩個系統在工作(系統1和系統2),即雙系統理論。系統1就是人在時間或者社會壓力下,會採用快速啟發式的策略,快速直覺、並行無意識、情景化和自動化的,包括代表性啟發和可得性啟發,快速決策,以求得一個滿意的結果。系統2遵循理性邏輯原則,分析性、緩慢、串列和抽象的,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會理性邏輯地計算各種決策後的結果概率,以求得一個最好的結果,符合經典的期望效用理論,但是卡尼曼將價值替代了效用,價值是一個概率概念,而效用是一個結果概念。賽勒的心理帳戶理論,用於解釋個體在消費決策時為什麼會受到“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的影響[8]。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推測個體潛意識中存在的心理帳戶系統(Psychic Accounting System)。人們在消費決策時把過去的投入和現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為總成本,來衡量決策的後果。人們在心理運算的過程中並不是追求理性認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滿意最大化。情感體驗在人們的現實決策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將這種運算規則稱之為“享樂主義的加工”。

當然,決策偏差並非不完全理性,採用啟發式策略同樣會犯很多錯誤,但是高水準運動員群體的決策呈現出一個特點,即快速準確。因為長期反復練習,會讓他的啟發式解決問題策略更接近於理性策略。

  1. 擊發決策的影響因素

對高水準步槍運動員射擊決策的影響因素分為環境、自我、任務目標。環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人際因素。物理因素比如燈光條件,溫度和濕度,50米三姿運動員還要考慮風向和風速的問題。人際因素包括社會關注度、組織壓力、重要他人等。任務目標的因素,主要指賽事重要程度、氛圍、運動員收益以及影響力。自我的因素包括心理和技術。心理方面包括目標、動機、情緒、對自我的認知,對技術的掌控程度,抗壓力等。自我技能包括技術架構、瞄準時間、瞄準感覺、擊發感覺(指壓扳機力量,肌肉緊張,視覺清晰或者恍惚,注意力指向錯誤等)、穩定一致性等。

  1. 高水準步槍運動員在擊發決策中常見錯誤及解決建議

高水準步槍射擊運動員的實際擊發決策中,很多時候是一個自動化決策過程。即經過訓練的知覺過程滿足擊發條件,即自動擊發。但是這是在頭腦清醒和理智的情況下的理性策略。如果環境-自我-目標之間不能達成平衡,造成的壓力會讓高水準運動員犯一些典型的決策錯誤,表1中將呈現典型決策錯誤、其心理學原理的簡單解釋以及解決問題的建議。

表1. 常見的決策錯誤以及解決建議

常見決策錯誤 原理解釋 解決建議
對生理現象(心跳)的過分覺知,抓不到擊發時機,影響擊發決策。 對心跳的覺知尤其在壓力下很明顯,對槍的晃動影響也較大。晃動中擊發就像“兩難”選擇。 兩難選擇的時候很容易忽視基本概率,即劇烈心跳下,也能打好十環的概率。決策建議為“讓子彈飛一會”,即先打後觀察。
害怕比賽的不確定性。過於謹慎,不敢決策,或者過於虛假自信,盲目決策。 不確定性的感覺造成決策條件一直不能滿足。為了克服不確定性,運動員過分自信,虛假自信,那這樣又會進一步造成決策中忽略一些核心成分,比如瞄扣結合或者精力回收。 決策建議為增加確定效應,就是從自己確信無疑的因素出發,比如最基本的單發行為程式。建立自我的內部控制點,強化單發行為程式。
“手熱現象”而導致忽視基本單發程式和基本擊發策略。

 

手熱現象與流暢狀態不同,會想著怎麼打怎麼有,造成代表性偏差,即只關注特殊現象。 決策建議:思考均數回歸,即打得極端好的情況,會出現一些低環拉近均值,因此要接受遠彈。

 

追環數的問題 追的心理是心理帳戶上將每一發子彈當成總體的合取事件(整體事件)。 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在心理帳戶上要將每一發子彈當成獨立事件。

建議的思考方向是,打壞了是一種回歸,打好了可以提高總環值,逆天改命。

“保”的問題 犯了“稟賦效應”的認知陷阱,將領先的可能性當成獲得的確定性。

“框架效應”,即獲得時風險回避,得到時尋求風險。

決策建議就是發現認知陷阱,堅持固有單發行為程式。
情緒壓力下,比如前面打得不好,腦袋一片空白。

 

頭腦空白,無決策策略,不帶腦子打。 建議1:停一停、冷靜、想自己的決策線索、敢於決策

建議2:使用直覺第一線索,而不是最佳線索。

關鍵槍 對比效應。心理帳戶中,損益計算太敏感。 決策建議是,前後顛倒來看自己的關鍵槍,。
不認可低環

 

馬後炮的心理,告訴自己我就知道自己甩出去了,但是之後還是調整不回來。 決策建議是傻一點,用笨辦法,即做好下一發。
計算著環數來打 心理帳戶理論 決策建議是,早支出晚報銷。即心理先接受一些低環,這是一筆固定支出,打出了低環,報銷它。
淩亂,不能形成統一擊發策略 緊張環境下,認知失調,即覺得太困難了,又有什麼意義呢,而後可能心理崩潰,亂打亂決策。 確定技術的核心成分,
不能做好自己,而是苛求完美或者做得更好。

 

不能接受決策過程的系統複雜性。決策行為是在複雜條件滿足下,湧現出來的。 堅持做好單發行為程式。

 

運氣與迷信

 

隨機性很容易被覺知為運氣。但是好運氣就是好運氣,壞運氣就是壞運氣。不會馬上轉好或轉壞。 歸因基本訓練,接受和做好當下。

參考文獻

[1] 馬宏儒.對射擊擊發條件決策性體驗的認識[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4,22(03):60-61.
[2] Bassham L R. With Winning in Mind: The 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n Olympic Champion’s Success Story[M]. BookPartners, 1995.
[3] Carson H J, Robazza C, Collins D, et al. Optimizing performance in sport[J]. Advancements in mental skills training, 2020: 2.
[4] Von Neumann, J., & Morgenstern, O.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nd rev. ed.)[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7.
[5] Kah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M]//Handbook of the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 Part I. 2013: 99-127.
[6] Allais, M. Le Comportement de l’homme Rationnel Devant le Risque[J]. Econometrica, 1953, 21, 503-546.
[7] Tversky, A. Intransitivity of preferences[J]. Psychological Review,1969, 76(1), 31–48.
[8] Thaler R.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80(1): 39-60

 

 

 

 

 

作者:蔣小波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秘書長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