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時日太快 – 憶體育科公開試的經歷



【體路專欄】週末回辦公室時路過大學體育中心,看到門前路旁人頭湧湧,原來是今屆 DSE 體育科開考的大日子。看見同學們認真地熱身準備,各校的帶隊老師們亦一臉嚴肅的叮囑各項考試策略,一時間讓我回憶起原來剛好15年前在同一個地方,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那是在還未有DSE的年代,報考體育科公開試的同學可說是少之又少。

回想起高中會考的那年,我已經漸漸退下學生運動員的身份,但同時也感到遺憾,因為那代表著我過去努力的運動成果,即將隨著時間而淡去。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偶然間選修了體育科。說實話,一開始選修的主要原因只是為了給自己在公開試期間做運動的「藉口」,從來沒有把它當做一個主科來看待。

當時由於全級只有三個人修讀,所以學校並無法安排課堂,只能全自修,坊間亦沒有一本正規的教科書 (因全港實在太少人報讀)。然而,不知道是甚麼原因,第一次從體育老師手中接過幾份東拼西湊的運動理論筆記,我突然覺得茅塞頓開,好像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般。在此之前,我跟大部份人一樣覺得運動就是單純比賽場上的競爭。但原來,所有人體活動的背後蘊藏著廣闊而深奧的知識領域,涉及解剖結構、肌肉力學、營養生理、以至醫學心理等等。那些年,香港並沒有太多關於運動理論的網絡資源,更遑論專門針對體育的補習班了。有時候看不太懂課程的重點,便會週末跑到旺角樓上的二手書店尋找歷屆試題的資料。幾經辛苦,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排除萬難拼齊了所有 syllabus 涵蓋到的課題內容,自家製作了一本BB 版的《運動科學訓練攻略》筆記….

然後,我要為實習試準備。當時高中的我只會中長跑,應付800米和一英里跑尚有餘力,但其他項目卻完全頭痛。又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勇氣,我報名參加了田徑總會的十堂鉛球班,目的只是應付這佔5%總分的田賽項目考試。我當時的長跑鋼條身材和其他擲項的學員完全格格不入。我也從來沒有接觸過重量訓練,連一下引體上升都做不到。但我還是隔晚放學後去樓下的健身室(胡亂地)練習頸前下拉,免得在這項考核中零分。我亦記得初中曾經是羽毛球校隊的我,在中四後已經「掛拍」,但我居然厚著臉皮請求校隊教練給我跟操三個月,以便恢復狀態應付球類考試。就這樣,體育科由最原先「純粹當做運動」的閒科,漸漸變成為我整個公開試中最期待、最認真準備的一科。

然後,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我看到成績單體育科目的成績欄目為「A」時,霎時間呆住了。那刻激動得跑到爸爸跟前激動擁抱的畫面,至今還是歷歷在目。

再然後,就是我這15年來探索運動科學的旅程。

原來,體育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不知道今天來參加考試的同學們,將來是否也會記得2024年的這一天呢?無論大家是因為甚麼原因修讀體育科,也希望今天這個里程碑帶能給你一些意義。即使日後最終是否選擇從事與運動相關的工作,相信這段學習經驗也能讓大家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賞運動的價值。或許到了未來某天,你能夠用體育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別人,改變社會,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最後,謹祝今屆所有DSE同學考試順利,前程似錦!

文:Dr. Eric Poon(運動科學系博士)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