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手球運動 雙手不傷



【體路專欄】隨著手球比賽的專業水平遞升,其身體接觸及各種衝撞的劇烈程度亦有所提升。在奧運項目中,手球比賽受傷的風險更是名列前茅。高速的傳接、各種的射門與防守,容易令手部遇上不同程度的傷患。筆者會透過本文分享幾個較常見的手球運動創傷,並講解相關的臨床處理方式,希望讀者了解有關手球的手部運動創傷後,能提高警覺,減低雙手的受傷風險。

拇指扭傷

手球運動中,拇指扭傷十分常見,當中拇指的掌指關節及尺側韌帶受傷更為普遍(見圖一)。接球時,拇指及尾指都擔當重要的角色,負責將手球緊緊接好並控於手掌中。由於守門員需要隨時撲救時達140公里的射球,其他球員亦有機會因為防守或傳接,令掌指關節過度伸展或外展,從而造成創傷。臨床即時評估時,需要判斷韌帶拉傷的程度以及關節穩定性。如果傷勢屬輕微,運動創傷防護員會以非彈性運動膠布包紥拇指,加強關節的穩定性以應付餘下的賽事。同時,在韌帶未完全復原前,防護員則會為受傷球員作出適當的包紥保護關節,也能為其在日後的練習及比賽中避免受到二度創傷。

圖一:掌指關節及尺側韌帶示意圖(掌指關節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MCP joint、尺側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UCL)
(圖片來源:https://handandwristinstitute.com/gamekeepers-thumb-surgeon-dallas/)

手腕創傷

除了拇指的扭傷外,手腕亦是另一個常見的受傷部位。防守時,球員的手腕有機會過度受壓及過度伸展;或者意外跌倒時因手腕支撐身體的動作,都有機會引致不同位置的組織受傷,例如舟月韌帶、三角纖維軟骨,甚至舟骨骨折。

舟月韌帶(Scapholunate Ligament)受傷常見成因,是手腕為了撐地而承受高衝擊力所致。手腕背側與近橈骨側(大拇指側)會感到疼痛,當手腕承重時疼痛亦會明顯加劇。

三角纖維軟骨(TFCC)受傷常見於球員在跌倒時手腕向上、手掌撐地,並伴隨手臂過度扭轉。患者尺側手腕會感到疼痛,特別是將手腕向小指側(尺側)偏移時 (ulnar deviation),或翻轉手掌時 (pronation/supination)。患者通常會感到手腕無力及鬆動。

舟骨骨折(Scaphoid fracture) 受傷的常見成因,是由於手腕撐地時過度伸展,伴隨手腕向拇指側偏移(橈側)以及手臂內旋。與另外兩個創傷不同,舟骨骨折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病徵不明顯,容易被誤以為是扭傷,甚至患者在接受X光診斷時,亦有7至50%機會被誤診,所以舟骨骨折往往在較後期,因患者手腕持續不適才被發現。而且舟骨的血管供應較少,不癒合(non-union)、癒合不良(malunion)或缺血性壞死的風險也較高。

治療方式

一般而言,以上幾種手腕創傷經診斷後,傷勢較輕者適合採用保守性治療,例如熱塑形的手托可以為球員在受傷初期提供適當的保護(見圖二及圖三),避免移動受傷組織,讓身體自我修復。如果患者不幸地傷勢較嚴重,可能有需要接受手術,植入鏍絲或支架等以固定患處。

圖二:固定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的手托
(圖片來源:https://www.flex.physio/view/articles/case-study-scaphoid-fracture)
圖三:固定舟月韌帶受傷的手托
(圖片來源:https://asht.org/sites/asht/files/docs/2018/TFCC%20Injuries%202018.pdf)

然而,如前文所述,舟骨骨折在初期病徵不明顯,通常難以被察覺。如球員懷疑自己有舟骨骨折,可以作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查方法。當用力豎起拇指時,兩條筋鍵會,形成一個三角形狀(見圖四),舟骨就處於這個位置之下。如果稍為用力擠壓時出現明顯痛楚,患上舟骨骨折的機會便較高,患者需要尋求醫生作詳細診斷。至於另外兩種創傷則較難自己檢查,惟由於徵狀明顯,故此患者只需及早求醫,即能盡快展開合適的康復治療。

圖四:舟骨位置
(圖片來源:https://teachmeanatomy.info/upper-limb/areas/anatomical-snuffbox/)

手球運動有較大機會造成手腕、手指的運動創傷,萬一不幸受傷,希望本文能協助讀者了解不同的傷患和處理方法,以免拖延康復的進度。另外,加強各種創傷的基礎知識後,也有助提高警覺,防患於未然。希望讀者享受手球活動時,也能注意保護手腕、手指,例如學習使用運動膠布,遠離傷患, 雙手不傷。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Pesquer, L., Chick, G. (2018). Wrist and Hand Injuries in Handball. In: Laver, L., Landreau, P., Seil, R., Popovic, N. (eds) Handball Sports Medicin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https://doi.org/10.1007/978-3-662-55892-8_17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鄭子俊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創傷防護員委員會 委員 (2020-22年)
註冊職業治療師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