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做運動離我們很遠?我們離世界更遠。



體路專欄, 張存華

【體路專欄】年初大家見證張家朗在法國花劍世界盃贏得冠軍、黃澤林在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年組雙打賽奪得冠軍、上星期我們又看到美國洛杉磯和克里夫蘭分別舉行NFL超級碗及NBA全明星周末,另外四年一度的冬季奧運會亦剛在北京閉幕。當大家都可以在疫情下競技、享受比賽,身在香港的球迷們有眼福,但只能透過直播欣賞到這幾項盛事,眼看手勿動。大家活在疫情規管限制下,難以欣賞本地賽事至餘,自己也沒機會做運動。運動員失利、體育工作者失業、投資者失機,連做運動都難。什麼都沒有,何來經濟效益?難道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歐美國家都經歷過疫情大爆發,令主流運動需要停擺一陣子。現在美國、英國、日本每日確診人數過萬,但了解到國民需要適當的自由和生活,好多運動比賽都繼續,觀眾打疫苗後亦可入場欣賞比賽,這也是打疫苗的其一誘因。

(Photo Credit:premierleague.com)

香港朋友應該記得19年NBA將最後階段的常規賽與季後賽一舉搬到奧蘭多迪士尼樂園園區,以泡泡形式進行。NBA市場大、美國地方大,有足夠空間可以讓比賽繼續。球員、工作人員基本上每日檢測,最後兩個半月的比賽中所有參與者0感染。

當時有機會評述賽事,覺得很驚訝,為何這決策可以最後成功,當中球員工會、NBA團隊、媒體、醫療顧問、一籃子策略令比賽完成,見證NBA管理非常有遠見,高效率,得以讓22支球隊,超過另外300名球員、400名工作人員在安全情況下比賽,令全世界球迷繼續可以欣賞高水準。我記得很多香港朋友覺得香港地方細, 無辦法做到。我認為我們發展體育必須要開明,不怕應改變、更不應怕多做事;現在大家想法是不做事就不需負責任,哪團隊何來進步?

新型肺炎, 籃球, NBA, 湖人, 快艇
(Photo Credit:New Orleans Pelicans Twitter)

想想原因,究竟是地方大小還是限制,日本、韓國、菲律賓、台灣等亞洲地區大部分本地聯賽都可以繼續進行,是因為大家覺得體育不但能強身強心,還是一種能凝聚大家的娛樂。奧運港隊拿得好成績,焦點放在運動員身上,能凝聚到正面能量嗎?

2021年全世界的體育市場累積受入總共超過4,400億美金,百分之35是來自北美、亞洲市場也佔百分之30,收入來自球隊、運動員收入、贊助、轉播費、品牌收益、食物及營養 、賭博、電競等等。

我記得一陣子前還有些香港體育總會覺得媒體直播會影響入場門票收入,真的是貽笑大方,好多時候是因為個人利益,單向思維,亦令整個體育發展停濟不前。收入是連鎖效應,例如一場緊張刺激的比賽可以帶來轉播費、觀眾入場費、球隊、球員比賽中贊助、比賽後的支援、比賽中醫療團隊支援、餐飲、各方面都是血脈相連。無論在前線做主持的工作、甚至幕後作為公關,都了解到很多品牌想舉辦活動,甚至邀請運動員出席活動或代言,都因為現在香港的環境而放棄。這已在體育界帶來了一個極具負面的連鎖效應。

沒有明火,沒有電,有多少材料都難做出一道可品嚐菜。

“HK is rich comparing many countries in terms of funding on sports, we need to develop at the right timing with the right people.”

下一篇我會提提關於在疫情下,香港應該在哪方面可以更進一步。


文:張存華 Emil Cheung
體育愛好者|體育主持|NBA評述員|前汕頭大學籃球隊總監|前體育公關顧問總監
Instagram:@emilcheungsports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