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11):想運動員有動力?外在不如內在美



Getty Images/Ringer illustration

【體路專欄】今年6月,32歲的拿度在受傷患的情況下歷史性地第11次奪得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單冠軍。今年9月,37歲的波爾在前5年失利的情況下歷史性地第7次奪得歐洲乒乓球錦標賽男單冠軍。這兩個體壇傳奇除了都是左手握拍的「長青樹」外,還有幾個共同點。

拿度及波爾︰
⦁ 均在22歲時首登世界排名第一,在過去幾年低潮而今年一度重返世界一哥。
⦁ 都有一個跟隨他們十多年的教練,激發他們的動力去一直訓練及比賽。
⦁ 也以內在動機(如享受比賽)而不以外在動機(如贏冠軍)作為「動力」。

拿度贏得法網後被問到對比費達拿的紀錄時說︰「如果有人比你擁有更多大滿貫,你不應該感到沮喪…雖然我希望將來有像費達拿的20個大滿貫或更多,但這不是我心中關注的事情。」(“You can’t be frustrated if somebody has more Grand Slams than you…I’d love to have 20 like Roger in the future or more, but it is not something in my mind.”) 波爾贏得歐錦賽後被問到退休的打算後表示︰「我享受這項運動。 成功很重要,但如果你不感到樂趣,那就是時候退出了。 我想我會留一段時間。」(“I enjoy the game. Success is important, but if you do not feel the joy, then is time to quit. I think I will stay for a while.”)

創立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心理學家Deci和Ryan (1985) 從1970年代的研究已發現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比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更能讓人有動力去做一件事及表現得更好(Deci, 1971)。這結論不但能應用在拿度及波爾等專業運動員上,更能應用在一般的青少年運動員上。

大部分教練及家長都想運動員有動力一直參與運動訓練及比賽,但大家有想過什麼因素影響運動員參與或放棄運動呢?美國一項超出一萬個中小學生參與的研究(Petlichkoff, 1992)指出青少年參與運動的五大原因為︰
⦁ 有樂趣 To have fun(內在動機)
⦁ 為了提高我的技能To improve my skills(外在動機)
⦁ 為了保持體形To stay in shape(外在動機)
⦁ 做一些我擅長的事To do something I’m good at(內在動機)
⦁ 對於比賽的興奮For the excitement of competition(內在動機)

相反,學生放棄運動的五大原因為︰
⦁ 我失去了興趣 I lost interest(失去內在動機)
⦁ 我沒有樂趣I was not having fun(失去內在動機)
⦁ 花太多的時間It took too much time(失去外在動機)
⦁ 教練是一個惡劣教師Coach was a poor teacher(失去內在動機)
⦁ 壓力太大There was too much pressure(失去內在動機)

這十個因素中有七個跟內在動機有關,尤其可見教練和家長都應重視對青少年內在動機的培育。可惜在現今連幼稚園都要面試的社會,所謂培養「興趣」都偏重於外在動機,例如學打球是為了有優勢入名校,「興趣」卻變成壓力的來源。當然,適當的外在動機間中能令我們有動力去為比賽作訓練,但內在動機才是長期保持動力,提升心理質素及運動表現的棟樑(Chu, Zhang, & Hung, 2018)。

作者:朱紫麟博士(Dr. Alan Chu)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綠灣分校運動心理學助理教授
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
國際乒乓球聯會註冊教練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會員

References
Chu, T. L., Zhang, T., & Hung, T.-M. (2018). Motivational profiles in table tennis players: Relations with performance anxiety and subjective vitality.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13. 
Deci, E. L. (1971). Effects of externally mediated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8, 105–115.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NY: Plenum Press.
Petlichkoff, L. M. (1992). Youth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withdrawal: Is it simply a matter of FUN?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4, 105–110.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HKSSEP)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HKSSEP) 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 (如香港體育學院等) 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